0~4岁的幼儿对外在事物的秩序有着强烈的要求,而这些外在的秩序又可以帮助幼儿内在秩序感的建立。
——玛利亚·蒙台梭利
蒙台梭利学习会讲座
《如何帮助孩子建立秩序感》
第79期
主讲人 介绍 周汉民 老师
美国AMS蒙台梭利协会早教专家。十多年来,在中国传播蒙台梭利的爱与和平教育,帮助父母用科学的方法育儿,找回自信。
视频网址 v.qq.com/x/page/g0501arasfz.html
什么是孩子的秩序感?
汉民老师:孩子的秩序感是与生俱来的,人类社会中都是有一种秩序的,有空间的秩序感、时间的秩序感,等等,当孩子身处在家庭成长环境中,他希望可以掌控,这样内心里会觉得是安稳的、安全的。
妈妈在不同时间点会给孩子喂奶并抚慰他,当孩子熟悉并按照这个节奏来,内心就会觉得很安稳,如果妈妈不在,有其他人代替,孩子就会难适应,有人会说这是孩子对妈妈的依赖感,更正确的说是孩子是对整个秩序的依赖感。
如果爸爸每天下班回到家是固定时间,孩子也会在心理形成秩序感,期待每天这个时间点爸爸到家。如果爸爸出差了,孩子在这个时间点没看见爸爸,也就会不适应。
如何培养孩子内心的秩序感?
汉民老师:秩序感首先影响到的是孩子的生活,另一个是孩子内心的一种需求,孩子内心秩序感主要是靠生活环境,生活场景带来的,家里的环境是否布置的井井有条,空间上给孩子带来的秩序,还有就是生活的规则。
有些秩序感是场景式的,譬如妈妈在喂奶的时候会给宝宝唱唱歌,在歌声中和孩子交流(呼唤孩子),宝宝可能一唱歌就知道是要喂奶了,有些孩子睡觉之前会阅读可能先来一段音乐,以上这些都是父母在孩子的生活场景当中慢慢变得仪式化了,有这样一种暗示,或心理提醒,孩子就会进入一种秩序状态中。这样就形成了孩子各种各样的结构,生活结构,情感需求的结构,学习的结构等,和孩子内心的需求相结合就形成一种有条不紊一种秩序感。
现场嘉宾丢丢爸爸,宝宝10个月
现在这个阶段孩子喜欢吃手,但是我们不会刻意阻止他不让他吃,会把他手洗洗干净,让他吃个够,因为知道孩子这个阶段正处在口欲期会满足他这方面的需求。带他到陌生的环境中,有次去朋友家沙发一坐下来就开始大哭大闹。
汉民老师:10个月左右的孩子,心理更多在乎自己的感受,周围是让他觉得安稳的,舒适的,哭闹有时是为了表达自己来引起大人的关注。
蒙台梭利认为,如果成人未能给孩子提供一个有序的环境,孩子便不能建立起对各种关系的知觉,当然孩子的智能也无从建构。
因此,家里的日常用品最好摆放有序,每次使用后一定要注意及时归位。孩子的东西更要注重摆放有序,家长不要随便去更改它们的位置。
尽量不要对孩子居住的环境做太大的改变,比如频繁地为孩子更换床铺、居室、生活环境等等,尤其是长途旅行时一定要特别注意。
即使不得已,也要给孩子一个适应期和过渡期,并且为孩子可能的不适应做好各方面的准备。
蒙台梭利看来,“有准备的环境”就是有规律、有秩序的学习和生活环境,它能引导幼儿通过观察,自发地进行动作练习,从而形成一定的行为规范和良好的秩序感。
让孩子在“有准备的环境”中形成积极、主动的行为方式,在自然、自主的状态下形成良好的秩序感。
孩子到多大才对陌生环境不感到害怕?
汉民老师:当孩子自己的生活能力和心理很强大的时候。首先孩子是否可以照顾自己,如果吃喝拉撒能够控制自己;另外,在人际关系上都有自己独立的安全感。
秩序感与宝宝的安全感有关,
安全感与宝宝的独立性有关。
成长为一个独立的个体,一直是孩子成长道理上的目标。
建立秩序感之饮食篇
大人遵循孩子饮食的自然法则,坚持一日三餐;如果担心孩子没吃饱,在餐桌上放加餐盘,由孩子自己取食。
由孩子自主吃饭,如1.5岁前需要喂食,也允许孩子自己有个勺子;当孩子吃饱了,大人不要还塞几口;如果理由是不能剩饭,那么是大人的问题,因为你盛多了,下次控制就行,不要让孩子为你“买单”。
孩子如果挑食,可以带他去买菜,或者提出吃什么,由他自己选择食材,这是正当的要求。你去菜市场,也都是在挑食,每餐做什么,你也在挑食,每个大人都是挑食者,为什么不允许孩子挑食?
建立秩序感之睡眠篇
白天孩子如果不想睡,不要逼他睡,1-6岁期间,多数孩子精力旺盛,不像大人吃饱了就想睡;只有释放了他的能量,瞌睡虫才会附身。因此,白天里,睡觉顺其自然,不逼不哄。
大人们给自己订立时间标准,你的早睡早起习惯,是孩子良好习惯的前提,因为,孩子都是以大人为榜样的,你不能带坏孩子;如果你真的要加班,那么,在独立的空间,把自己关起来,尽量不影响孩子,同时,要向孩子说明理由(孩子2岁多开始能听懂)。
与幼儿园时间接轨,在三岁前,要倒过来计算,如需7点起床的,孩子要睡9个小时,那么,10点钟要睡着,9点半要上床了。你可以根据自己孩子的睡眠节奏,进行调节,这样,孩子就能自信地面对幼儿园生活了。
注册商标 蕾茵特